甘肅榆中市:引黃河水修建水渠得力于先進的水渠機械設備
發布時間:2017-5-20 9:21:10 瀏覽次數: 來源: 最后編輯:2017-5-20 9:24:51
50年前,世代靠天吃飯的甘肅榆中,興修水利,建成水渠百余公里,從蘭州桑園峽(榆中西)將黃河水引入宛若一條飄帶流到榆中東,有效灌溉耕地面積18萬畝,徹底結束占全縣一半人口靠天吃飯的歷史。歷史總是能見證一些東西,當年也沒有現代化非常先進的U型渠成型機設備,卻也能夠把宏偉的工程修建通,確實人類是一大奇跡,這項工程叫三角城電力提灌工程(簡稱三電),于1966年6月開工建設,1979年渠系工程全面建成,共建成干渠4條91.6公里,支渠62條175.95公里,泵站80座,最高提水16級,總揚程728.8米,把黃河水從海拔1493米的桑園峽,經金崖、定遠、連搭、甘草12個鄉鎮,101個行政村,東送達距離黃河岸邊58公里的高崖鎮,西提至海拔2131米的興隆山腳下,建成了甘肅省最早的高揚程電力提灌工程,已累計為灌區供水13億方,灌溉面積1085萬畝次,年均供水183天,供水量3000萬方,我們不得不說沒有U型渠成型機、梯形渠成型機設備,也沒有現澆或者構件的水渠成型機設備,卻能夠興修水利建設,造渠百余公里,從蘭州桑園峽將黃河水引到榆中東,解決的全縣一半人的吃水問題;現代人造渠講究水渠的質量,和工程的進度,一臺優質的水渠機則是造渠的不二法門。想一想,沒有機械設備自動化的運行,造渠只能是憑著引水上山的豪情,克服千難萬險,人拉肩扛、風餐露宿,戰酷暑、斗嚴寒,經過幾代三電人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年供水量4000萬方,有效灌溉面積18萬畝,徹底結束23.6萬人靠天吃飯的歷史,這就是愚公移山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。榆中縣隸屬于甘肅省中部,屬于溫帶半干旱氣候,是甘肅省18個干旱縣之一,長期以來,水資源短缺嚴重制約全縣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。50年前的甘肅榆中市,沒有U型渠成型機、梯形渠成型機設備,也沒有現澆或者構件的水渠成型機設備,卻能夠興修水利建設,造渠百余公里,從蘭州桑園峽將黃河水引到榆中東,解決的全縣一半人的吃水問題;現代人造渠講究水渠的質量,和工程的進度,一臺優質的水渠機則是造渠的不二法門。
這樣的事情和資料,在甘肅省其他地區也有過,如天水、隴南、慶陽、定西、平涼、嘉峪關、張掖、白銀、金昌、武威市等,有著愚公移山的精神,人們團結一致,把造渠成功作為最終目標,一點一滴的努力才能換來大家的吃水情。